早14年預測腦退化
上星期在電台節目和主持人鄧達智探討死亡、善終和善別這令人沉重的課題,節目播出後,引來頗多迴響。面對生老病死,許多人都認為最害怕的並不是死亡,身體機能退化和長期受疾病折磨才是令人最恐懼的事情。
上星期在電台節目和主持人鄧達智探討死亡、善終和善別這令人沉重的課題,節目播出後,引來頗多迴響。面對生老病死,許多人都認為最害怕的並不是死亡,身體機能退化和長期受疾病折磨才是令人最恐懼的事情。
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是一個人生必經的過程,面對生離死別也是每個人必修的課題。學習接受各種悲歡離合,重要的是道別與祝福,陪伴親友走過最後一程。臨床心理學專家Dr. Sam Ng在港台節目「講東講西」分享,當晚題目為「聽不到的永別」。
大腦是人類身體的總指揮,消耗身體總能量四分一,腦神經細胞同時產生大量新陳代謝物,這些無用甚或帶毒性的物質透過緩慢的滲透作用,溶解於腦脊髓液(cerebrospinal fluid)中,然後回歸血液循環系統,經過肝臟和腎臟排出體外。
過去10年,筆者專注利用現代無創腦神經科技治療失眠、心理及情緒病問題,以至其他與大腦相關之疾病,包括一系列退化性病變,例如認知能力退化、阿茲海默腦退化症、耳鳴和柏金遜症等,成效相當理想。然而,經常有人會問:大腦退化和衰老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嗎?
家明在幼稚園的時候被診斷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(ADHD)。母親形容他是一台高速轉動的引擎,精力充沛,語言過多,衝動暴躁,無法集中精神。他經常無法入睡,騷擾家人;沒有朋友,同學們避開他,其他家長也不讓孩子接近他。
耳鳴就好像是一個不能關閉的收音機,不斷發出噪音,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緒健康。
臨床心理學專家Dr. Sam Ng 在港台節目「講東講西」分享一下治療耳鳴的方法,當晚題目為「慘不欲生話耳鳴」。
“來到一個新的學校環境,打開門慢慢進入課室。時間尚早,只有幾位同學在裏面坐着。我靜靜地坐在旁邊的一個座位,越來越多同學進入課室,都是陌生的面孔,焦慮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……”以上是一段筆者設計的虛擬現實影像(VR – Virtual Reality)。
最近兩年開始利用腦磁激幫助受嚴重耳鳴困擾的病人,成效令人相當鼓舞。
耳鳴就像一個不能關閉的收音機,不斷發出噪音,患者感覺耳朵聽到或腦中出現持續的嗡嗡聲、風聲、電視雜訊聲或刺耳噪音等。每個耳鳴患者所聽到的聲音都可能略有差異
最近我在報章、YouTube及其他社交媒體介紹最新引進的科技,利用腦電波檢測技術治療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,效果非常理想。要深入明白腦電波回應治療,首先要了解一下腦電波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