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自療:最好的安排
人生少不了會遇到困難﹑挫折﹑擔憂和失敗等不如意事,當下會覺得難受﹑痛苦或失落。然而過後回望,很多時候這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好像有它的意義,也許就是最好的安排。
經常聽見人說,日常生活的壓力需要平衡一下,要找機會將負面情緒宣洩出來。
二十世紀初,科學家在美國西部電器公司 (Western Electric) 做了一項實驗,研究人員包括心理學家、輔導員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。研究人員的工作是接見工廠內的每位員工,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,聽取他們對工廠的管理和運作的意見和感受;期間亦讓他們隨意表達自己對工作環境的不滿。
DISC是一套性格分析工具,由企業及機構心理學家 Walter Clarke於1950年代發展出來。他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個人行為,提升個人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的認知,發揮個人潛能及認識盲點,以增強團隊間的溝通合作和工作表現。
每逢年尾都是購物的日子,由感恩節到聖誕節、新年、春節,都是購物送禮的旺季。近年,淘寶更推出光棍節和1212購物日,不斷刺激我們的購物意慾,在催促我們購物送禮的同時亦提供許多吸引的商品。然而,我們的大腦是怎樣處理這些資訊並作出購買的決定呢?
最近看過電影 ——— 解憂雜貨店,故事的主角是雜貨店的老闆浪矢老爺爺,除了經營店舖外,他閒來最大的興趣就是幫人解憂。最初只是住在附近的小朋友以好玩的心態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,而他就給予奇怪的答案。漸漸消息傳開了,越來越多人寫信諮詢,問題也開始變得嚴肅。浪矢總是不厭其煩認真地回答每一個人的問題,解憂雜貨店也因此聲名大噪。
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,跟家明和他的媽媽黑手道別握手道別,看着他倆開開心心地離開診症室,留在枱頭的是他們今天帶來的一藍水果。沖了一杯熱茶,看着窗外維多利亞港的景色,蔚藍的天空,平靜的海面。回想家明第一次到我診所來,大概是三個月前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