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抑鬱年輕化

這個夏天,整個城市彌漫著抑鬱的情緒,社會動盪,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與撕裂,一片失落和無奈的氣氛。其中最令筆者心痛的是,竟然有數名年輕人在這段日子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,作出「絕地吶喊」。人生旅途才剛剛開始,工作事業朋友愛情以至抱負理想,正值花樣年華,為何要踏上自殺這條不歸路呢?

許多人會問,從前的香港社會大部份人都是在貧窮的環境中成長,教育水平不高,物質相對匱乏。相比之下,這一代的年輕人物質生活豐富,教育水平提高,為什麼會對未來感到絕望呢?

無疑,上一代的人生活較為拮据,只想有餐「安樂茶飯」。在馬斯洛 (Maslow)人生需求理論中,他們所追求的就是人生的基本需要,如衣、食、住、朋友、家庭等。那時候的香港正值高速發展,到處也是發展機會,只要肯努力,這些需求都可被滿足;「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」。回看今天,社會發展成熟,物資生活豐盛,貧富懸殊越見嚴重。「衣食足然後知榮辱」,新一代年輕人不再需要擔心基本生活,反之是追求更高層次的信念、思想和價值,如自由、尊重、民主、自由和人生意義等,對於社會上不公平的制度和事情會特別關注。當這些精神層面的需求沒法被滿足,嘗試用理性方法爭取又屢次失敗,慢慢就會陷入無望、無助、無用這「抑鬱心態」(Depressive Triads) 的軌跡當中。

無望感是其中一種破壞力極強的毁滅性心理狀態,認定自己沒有能力處理眼前困境,未來也不可能有任何改變,結束一己生命作「絕地吶喊」,重拾主宰生命的尊嚴,對當前無助無望的景況作最後的控訴。處理年輕人抑鬱無望的情緒,來自長輩的明白和理解是最好的支持,筆者所指是真心實意的聆聽和設身處地的體諒。

想知更多關於心理學的資訊, 可留意筆者的 YouTube 頻道 : Dr. Sam 心理教室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